织锦相思楼影下,钿钗暗约小帘间。
出自宋代:吴文英的《新雁过妆楼·中秋后一夕李方庵月庭延客命小妓过新水令坐间赋词》
阆苑高寒。金枢动、冰宫桂树年年。翦秋一半,难破万户连环。织锦相思楼影下,钿钗暗约小帘间。共无眠。素娥惯得,西坠阑干。
谁知壶中自乐,正醉围夜玉,浅斗婵娟。雁风自劲,云气不上凉天。红牙润沾素手,听一曲清歌双雾鬟。徐郎老,恨断肠声在,离镜孤鸾。
鉴赏
《新雁过妆楼》,一名《雁过妆楼》。双调,九十九字,上片九句五平韵,下片十句四平韵。
“阆苑”两句,咏月。题曰“中秋后一夕”,鄞俗,过中秋节在八月十六。吴文英为鄞人,当时或已有此习俗,故作此词以记之。“阆苑”,神仙居处,这里借指月宫。“冰宫”,即广寒宫。“金枢”,星名,即北斗星也;又为月没之处,《文选·木华赋》词注:“金枢,西方月没之处”。此言月宫仙境高处不胜寒,北斗星移,广寒宫中的桂树泛香,年年都有这么一个大好的团圆佳节。“剪取”两句,述过中秋节。言中秋佳节,刚好在秋季的一半。但是时间上虽是两半分,却难以破坏世间千家万户中秋节团聚的传统习俗。“织锦”五句,“小妓过《新水令》”中唱词的内容。言男欢女悦在楼影遮蔽下,用织锦传递相思情。两人密约,相会在小帘之间,并赠钿钗作为定情物。两情缠绵,经常晤面,厮守通宵,直到月亮西坠于栏干下,才依依惜别。上片扣题意,述中秋,叙唱词。
“谁知”三句,扣题中“李方庵月庭延客,命小妓过《新水令》,”写宴中乐趣。言这“壶中日月长”,的酒徒乐趣,局外人谁能知晓?现在正是主人月庭夜宴,大家团坐一起,痛饮佳酿,倾听小妓歌《新水令》,并且欣赏圆月,相互斗趣的怡然自乐的时刻呢。“雁风”两句,述秋夜天气。言秋夜劲风不断袭人,秋高气爽,云淡气清明月圆,正是“天凉好个秋”(辛弃疾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)。“红牙”两句,再记“小妓过《新水令》”。言润滑的红牙檀板沾粘素手不便拍打,那就且听云鬟高耸的小妓清歌一曲《新水令》吧。“徐郎老”三句,太息己之孤苦。“徐郎”,徐陵,南朝郯(今浙江嵊县)人,幼聪颖能文,释宝志尝称为“天上石麒麟。”曾任梁通直散骑侍郎,其文辞藻绮丽,与庾信齐名,时称“徐庾”体。这里是词人自诩。此言自己虽象徐陵那样自幼聪颖,文辞绮丽,但却命运不济,至老一事无成,更为恨声连连的是,自己老景凄凉,形单影孤,肠断无人识也。下片他人乐,已孤苦适成显明的对照。
吴文英简介
宋代·吴文英的简介

吴文英(约1200~1260),字君特,号梦窗,晚年又号觉翁,四明(今浙江宁波)人。原出翁姓,后出嗣吴氏。与贾似道友善。有《梦窗词集》一部,存词三百四十余首,分四卷本与一卷本。其词作数量丰沃,风格雅致,多酬答、伤时与忆悼之作,号“词中李商隐”。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。
...〔 ► =$docheckrep[2]?ReplaceWriter($ecms_gr[writer]):$ecms_gr[writer]?>的诗(325篇)〕猜你喜欢
-
半生已分孤眠过,山枕檀痕涴。
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: 《虞美人·曲阑深处重相见》
- 青山隐隐水迢迢,秋尽江南草未凋。
- 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。
-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: 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
-
天涯倦客,山中归路,望断故园心眼。
出自 宋代 苏轼: 《永遇乐·彭城夜宿燕子楼》
- 一声画角谯门,丰庭新月黄昏,雪里山前水滨。
- 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
-
昨夜西风凋碧树,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。
出自 宋代 晏殊: 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
-
少年不识愁滋味,爱上层楼。爱上层楼。为赋新词强说愁。
出自 宋代 辛弃疾: 《丑奴儿·书博山道中壁》
-
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
出自 五代 李煜: 《相见欢·无言独上西楼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