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ì

一是


拼音yī shì
注音一 ㄕˋ

一是

词语解释

一是[ yī shì ]

⒈  一概。谓一切。犹言统一的标准。全凭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一概。

《宋史·选举志六》:“度宗 咸淳 六年,命参酌旧制,凡文武官一是以公勤廉恪为主。”

⒉  谓一切。

鲁迅 《书信集·致许寿裳》:“昨得手札,属治心学,敬悉一是。”

⒊  犹言统一的标准。

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一》:“时有古今,世有升降,天地生财,其数有限,国家用财,其端无穷,归於一是,则‘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’之外,无他技也。”
《明史·刑法志一》:“律所不载者,则听之於敕,故时轻时重,无一是之归。”

⒋  全凭。

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央媒拜允,一是二位老爷拣择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一是"的意思解释、一是是什么意思由唯一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
1.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历史趋势。

2.这个论题,大家已经辩论了两天,仍然聚讼纷纭,莫衷一是。

3.怎么办,我们还是做我们逍遥自在的妖吧?姐姐,我可不想做男人的妃子,还不知道那男人长相如何呢,万一是个丑八怪,陪着多糟心啊。

4.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感觉莫衷一是的。

5.关于"所"字结构中的"所"字的词性,也是百家争鸣,莫衷一是。

6.盲目追求第一是一种浮躁和居功自恃的表现,妄自菲薄缺乏自信同样不可取。

7.这件事使他无言以对,因为道听途说的事不容置疑是不可信的,大家不要为这件事议论纷纷,莫衷一是。

8.我的座右铭是:第一是诚实,第二是勤勉,第三是专心工作。卡耐基

9.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必须具备两种基本素质,第一是定力,不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干扰;第二是化解危机的能力,能够在危机和矛盾中抓住机遇反败为胜。

10.这一重大理论问题还未得到根本的解决,持不同观点者知无不言,言已殆尽,却莫衷一是,至今仍无突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