熏莸不同器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熏莸:香草和臭草。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。
出处三国 魏 王肃《孔子家语 致思》:“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,尧桀不共国而治,以其异类也。”
例子明 何景明《咏怀》:“熏莸不同器,清淆本殊源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xún yóu bù tóng qì
注音ㄒㄨㄣˊ 一ㄡˊ ㄅㄨˋ ㄊㄨㄥˊ ㄑ一ˋ
繁体薰蕕不同器
用法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。
近义词熏莸异器
反义词鱼龙混杂、熏莸同器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莫衷一是(意思解释)
- 旦夕之间(意思解释)
- 吸血鬼(意思解释)
- 快马加鞭(意思解释)
- 不二法门(意思解释)
- 雪兆丰年(意思解释)
- 照葫芦画瓢(意思解释)
- 故步不离(意思解释)
- 一文不名(意思解释)
- 贫贱不能移(意思解释)
- 结驷连骑(意思解释)
- 惊鸿艳影(意思解释)
- 满招损,谦受益(意思解释)
- 走南闯北(意思解释)
- 胜友如云(意思解释)
- 错落有致(意思解释)
- 读书种子(意思解释)
- 稳如泰山(意思解释)
- 绵里藏针(意思解释)
- 众所瞻望(意思解释)
- 诸如此类(意思解释)
- 形形色色(意思解释)
- 面授机宜(意思解释)
- 群山四应(意思解释)
- 挥戈反日(意思解释)
- 迷迷糊糊(意思解释)
- 振聋发聩(意思解释)
- 音容如在(意思解释)
※ 熏莸不同器的意思解释、熏莸不同器是什么意思由唯一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鸣锣开道 | 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 |
鬼哭神嚎 | 号:哭。形容大声哭叫,声音凄厉。 |
名山大川 | 著名的高山和大河。 |
反哺之私 | 反哺:幼鸟长大后,衔食喂其母。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,报答养育之恩。 |
自力更生 | 依靠自己的力量;重新获得生命。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。更生:重新获得生命。 |
着手回春 |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也比喻医术高明。 |
余波未平 | 指某一事件虽然结束了,可是留下的影响还在起作用。 |
匡乱反正 | 消除混乱局面,恢复正常秩序。 |
满山遍野 | 布满山岭田野。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。 |
有约在先 | 已经约定好了。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。 |
尾生之信 | 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,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 |
活蹦乱跳 | 欢蹦乱跳。 |
喜新厌旧 | 厌:厌恶。喜欢新的;厌弃旧的。多指用情不专一。 |
推三阻四 | 找各种借口推托、阻挠。 |
毁于一旦 | 一旦:一天。指得来不易的东西;一下子就毁掉了。多指长期劳动的成果或来之不易的东西一下子被毁灭掉。 |
唯物主义 |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,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,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。 |
顾影弄姿 | 顾影:看着自己的身影;弄姿:做出各种姿态。对着自己的身影,做出各种姿态。形容卖弄身形,自我欣赏。 |
敲诈勒索 | 依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把柄;采取威胁手段索取钱财。 |
昂藏七尺 | 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。 |
作贼心虚 | 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百步穿杨 | 百步:一百步以外;杨:指杨树的叶子。在百步之外射穿一片选定的杨树叶子。形容射箭技巧娴熟。 |
不能自拔 | 拔:摆脱。不能将自己拔出来。指陷进很深的境地;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。 |
生公说法 | 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,世称生公。竺道生解说佛法,能使顽石点头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 |
横七竖八 | 有的横着;有的竖着。形容杂乱无章;没有条理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迷离惝恍 | 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。 |
心小志大 | 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