课嘴撩牙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搬唇弄舌。课,用同“嗑”。
出处明·陶宗仪《南村辍耕录·连枝秀》:“锦心绣腹,宣扬《老子》经文,发科打诨,不离机锋;课嘴撩牙,长存道眼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kè zuǐ liáo yá
注音ㄎㄜˋ ㄗㄨㄟˇ ㄌ一ㄠˊ 一ㄚˊ
繁体課嘴撩牙
感情课嘴撩牙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口语。
近义词磕牙料嘴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费尽心思(意思解释)
- 杯蛇幻影(意思解释)
- 付之一炬(意思解释)
- 自己人(意思解释)
- 尾生之信(意思解释)
- 春风风人(意思解释)
- 喜新厌旧(意思解释)
- 到此为止(意思解释)
- 自食其果(意思解释)
- 不到黄河心不死(意思解释)
- 团团转(意思解释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释)
- 祖传秘方(意思解释)
- 妻儿老少(意思解释)
- 进谗害贤(意思解释)
- 龙争虎斗(意思解释)
- 贤母良妻(意思解释)
- 横七竖八(意思解释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释)
- 踵武前贤(意思解释)
- 密锣紧鼓(意思解释)
- 呼风唤雨(意思解释)
- 屦及剑及(意思解释)
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- 面授机宜(意思解释)
- 声驰千里(意思解释)
- 金蝉脱壳(意思解释)
- 变态百出(意思解释)
※ 课嘴撩牙的意思解释、课嘴撩牙是什么意思由唯一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手下留情 | 下手处理事情时;留些情面;不把事做绝。 |
望尘莫及 | 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。比喻远远落在后面。尘:尘土;莫:不;及:赶上。 |
男女授受不亲 | 授:给予;受:接受;亲:亲自接触。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、言谈或授受物件,限制男女交往 |
斗唇合舌 | 犹言耍嘴皮子,卖弄口才。 |
材轻德薄 | 指才德疏浅。有时用为谦词。 |
倒冠落佩 | 冠:帽子;佩:佩玉。这里指官服。脱下帽子,摘去佩玉。形容辞官还乡。 |
危急关头 | 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。 |
正人君子 | 旧时指正直;有道德的人物。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。 |
祸国误民 | 祸:祸害;误:误导,耽误。指危害国家,误导人民。 |
举止娴雅 | 娴:文雅。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。 |
欺人自欺 | 自欺:自我欺骗。欺骗自己,也欺骗别人。 |
切树倒根 | 比喻彻底。 |
形影相随 | 像人或物体与其影子那样总是在一起。形容关系密切;永不分离。 |
故态复萌 | 老样子又重新恢复。指原来的旧习气和老毛病又重犯了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规;引申为寻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据常理所想象出来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谈、技艺、事情等离奇;超出寻常。 |
众所瞻望 |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为大家所敬仰。 |
无穷无尽 | 穷、尽:完。没有尽头;没有限度。 |
薪尽火灭 | 薪:柴火。柴草完了,火也就灭了。比喻死亡。 |
忘乎所以 | 形容由于激动而忘了应有的态度;作出不适宜的举动。乎:古汉语虚词;无词汇意义;所以:指原来应有的态度或行为。 |
河山之德 | 《诗·墉风·君子偕老》:“委委佗佗,如山如河,象服是宜”。陆德明释文:“《韩诗》云:德之美貌”。王先谦《诗三家义集疏》:“如山凝然而重,如河渊然而深,皆以状德容之美”。后以《河山之德》形容妇人德容之美。 |
踉踉跄跄 | 走路歪歪斜斜的样子。 |
书不释手 | 手里的书舍不得放下。形容勤学或看书入迷。 |
声色狗马 | 声色:歌舞和女色;狗马:养狗和骑马。后来二语连用;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。 |
不好意思 | ①表示碍于情面而只能怎样或不便怎样。②害羞;难为情。 |
博采众长 | 博:广泛;采:采纳;长:长处;优势。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、长处。 |
怪模怪样 | 形态奇怪。 |
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 |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,任何困难都能克服。 |
无依无靠 | 没有什么可以依赖的。形容孤独或没有支持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