苟安一隅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苟安:暂且偷生;一隅:一个角落。指一个小地方。暂且在一个小地方偷安。指统治者对外来侵略不进行抵抗。占据一个小地方以偷安。
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59回:“方今奸臣弄权,专主和议;朝廷听信奸言,希图苟安一隅,无用兵之志。”
例子方今奸臣弄权,专主和议;朝廷听信奸言,希图苟安一隅,无用兵之志。(清 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五十九回)
基础信息
拼音gǒu ān yī yú
注音ㄍㄡˇ ㄢ 一 ㄩˊ
感情苟安一隅是贬义词。
用法作谓语;指偷生。
近义词苟且偷安
英语seek momentary ease in an isolated place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囊萤映雪(意思解释)
- 酒囊饭袋(意思解释)
- 大包大揽(意思解释)
- 拂袖而去(意思解释)
- 宁为鸡口,不为牛后(意思解释)
- 春风风人(意思解释)
- 兵荒马乱(意思解释)
- 一干二净(意思解释)
- 反治其身(意思解释)
- 不到黄河心不死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海水不可斗量(意思解释)
- 歌舞升平(意思解释)
- 心烦意乱(意思解释)
- 马牛其风(意思解释)
- 扪心自问(意思解释)
- 从天而降(意思解释)
- 故态复萌(意思解释)
- 断章截句(意思解释)
- 众所瞻望(意思解释)
- 有志竟成(意思解释)
- 望尘靡及(意思解释)
- 金玉满堂(意思解释)
- 材优干济(意思解释)
- 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不闻其臭(意思解释)
- 现实主义(意思解释)
- 解甲归田(意思解释)
- 云游天下(意思解释)
※ 苟安一隅的意思解释、苟安一隅是什么意思由唯一字典网提供。
成语接龙(顺接)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学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之困 | 学习之后,才知道自己的缺点;教学以后,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。 |
径情直遂 | 径情:任意、随心;遂:成功地满足心愿。随着自己的意愿;顺利地达到目的;获得成功。 |
杀手锏 | 喻指取胜的绝招。 |
靡所底止 | 谓没有止境。 |
阿世取容 | 阿世:曲意迎合世俗;取容:博得别人的欢心。迎合世俗,取悦于人。 |
鸿鹄将至 | 鸿鹄:天鹅。指学习不专心。现表示将有所得。 |
三人行,必有我师 | 三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。指应该不耻下问,虚心向别人学习。 |
促膝谈心 | 促:挨近;促膝:膝盖挨近膝盖。形容面对面靠近坐着;亲密地交谈心里话。 |
学而不厌 |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 |
救经引足 | 经:自缢,上吊;引:拉;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。比喻做的事与愿望相违背。 |
欺善怕恶 |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 |
讨价还价 | 卖主要价高;买主给价低;双方要反复争议。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;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。 |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 | 谚语。比喻只要有决心,肯下功夫,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。 |
斗水活鳞 | 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倒裳索领 | 索:搜寻、寻求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。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。 |
一鼓作气 |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士气。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。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。 |
兵戎相见 | 兵戎:武器。以武力相见。指用战争解决问题。 |
叫苦连天 | 一声接一声地诉苦。 |
立地书橱 | 比喻人读书多,学识文博。 |
聪明才智 |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 |
无稽之谈 | 稽:音机;查考;谈:话语;传言。没有根据的说法。 |
春寒料峭 | 料峭:形容初春的微寒。形容早春微带寒意;刺入肌骨。也作“料峭轻寒”、“料峭春寒”。 |
当头棒喝 |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 |
刮目相看 | 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 |
落落寡合 | 落落:孤独的样子;不合群。寡:少;合:合群。孤孤单单;很难合群。 |
似曾相识 | 好象曾经见过。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。 |
无计可施 | 施:施展。没有什么计谋可以施展。指一点办法也没有。 |
师严道尊 | 为师之道要尊贵、庄严。《礼记 学记》:“凡学之道,严师为难。师严然后道尊,道尊然后民知敬学。”宋 韩淲《涧泉日记》:“郑康成事马融,三年不得见,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……汉之师道尊严如此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