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面悛心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见“革面洗心”。
出处唐·刘禹锡《代谢赴行营表》:“以忠义感胁从之伍,以含弘安反侧之徒。革面悛心,期乎不日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gé miàn quān xīn
注音ㄍㄜˊ ㄇ一ㄢˋ ㄑㄨㄢ ㄒ一ㄣ
繁体革靣悛心
感情革面悛心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彻底悔改。
近义词革面洗心、革面革心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泰山不让土壤,故能成其高(意思解释)
- 秋高气和(意思解释)
- 没颠没倒(意思解释)
- 挺身而出(意思解释)
- 自我批评(意思解释)
- 压岁钱(意思解释)
- 算无遗策(意思解释)
- 大包大揽(意思解释)
- 视微知着(意思解释)
- 空谷传声(意思解释)
- 龙腾虎跃(意思解释)
- 玉卮无当(意思解释)
- 以弱制强(意思解释)
- 古色古香(意思解释)
- 神采奕奕(意思解释)
- 孝子贤孙(意思解释)
- 冲锋陷阵(意思解释)
- 皮笑肉不笑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忙不择价(意思解释)
- 快人快语(意思解释)
- 气味相投(意思解释)
- 细水长流(意思解释)
-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(意思解释)
- 腾声飞实(意思解释)
- 反戈一击(意思解释)
- 挥戈反日(意思解释)
- 慢条斯理(意思解释)
※ 革面悛心的意思解释、革面悛心是什么意思由唯一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难得糊涂 | 指人在该装糊涂的时候难得糊涂 |
从俗浮沉 | 顺着世俗或浮或沉。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。 |
晕头转向 | 晕:头脑发昏;转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。 |
草菅人命 | 菅:一种多年生的茅草;泛指野草、杂草。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;随意加以摧残。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;任意残害人命。也作“草菅民命。” |
掉以轻心 | 掉:原意为摇摆;现只表示一种动作;无实义;轻心:漫不经心。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;不认真当回事。 |
结驷连骑 | 随从、车马众多。形容排场阔绰。 |
直捣黄龙 |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。捣:捣毁;黄龙:黄龙府;金人腹地。现泛指敌人腹地。 |
乳臭未干 |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。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。 |
鬼头鬼脑 | 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 |
令人满意 | 指让人意愿得到满足。 |
将伯之呼 | 指求人帮助。 |
黄耳传书 | 黄耳:犬名;书:书信。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。后比喻传递家信。 |
羽旄之美 | 装饰着羽毛的旗子飘动的状观景象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牛刀小试 | 牛刀:宰牛的刀。用宰牛刀在小生物身上做试验。比喻有大本领而先在小事上略微施展一下。 |
举直错枉 | 举:选拔。直:正直,指正直之人。错:通“措”,废弃,放弃。枉:弯曲,比喻邪恶之人。起用正直贤良,罢黜奸邪佞人。亦作“举直厝枉”、“举直措枉”。 |
风声鹤唳 | 唳:鹤鸣声。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 |
粉墨登场 | 粉墨: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。指化装后登台演戏。比喻乔装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台。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戏一样活动。 |
打退堂鼓 | 退堂:指古代封建官吏坐堂问事完毕。封建官吏在退堂前;差役要打退堂鼓;表示停止办公或审理案件结束。现比喻跟人共同做事时中途退出。也比喻遇到困难或问题时;向后退缩。 |
汲汲顾影 | 惶惶然自顾其影,孤苦失望的样子。也指频频地自顾其影,洋洋得意的样子。 |
坐以待毙 |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 |
呼风唤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;可以呼唤风雨。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。 |
别有用心 | 用心:存心;打算。心中另有打算。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。 |
字斟句酌 | 一字一句都推敲、斟酌。形容说话、作文章严谨慎重。斟酌:考虑;推敲。 |
拨乱济危 | 平定乱世,救济危难。亦作“拨乱济时”。 |
面如土色 | 土色:灰黄色。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。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。 |
骂骂咧咧 | 指在说话中夹杂着骂人的话 |
凤友鸾交 | ①比喻有情男女结成的夫妇。②比喻男女间情投意合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