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成语词典唇焦口燥唇焦口燥的意思
chúnjiāokǒuzào

唇焦口燥



唇焦口燥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焦:干。形容说话过多而口唇干燥。

出处唐 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“公然抱茅入竹去,唇焦口燥呼不得。


基础信息

拼音chún jiāo kǒu zào

注音ㄔㄨㄣˊ ㄐ一ㄠ ㄎㄡˇ ㄗㄠˋ

繁体脣焦口燥

感情唇焦口燥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谓语、状语;形容费尽口舌。

近义词口干舌燥

英语One's lips and mouth are parched.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唇焦口燥的意思解释、唇焦口燥是什么意思由唯一字典网提供。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老实巴交 形容人规规矩矩,谨慎胆小的样子。
鹰击长空 谓雄鹰振翅飞翔于辽阔的天空。亦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在广阔的领域中施展自己的才能。
体恤入微 同“体贴入微”。
晕头转向 晕:头脑发昏;转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头脑昏乱辨不清方向。
缘悭分浅 悭:欠缺。缘分欠缺。指与对方无缘相见
荒淫无耻 荒淫:贪酒好色。生活糜烂;不知羞耻。
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,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。
孜孜以求 不知疲倦地探求(孜孜:勤勉的样子)。
饥肠辘辘 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声词;车轮滚动的声音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
饮水思源 喝水时想到水源。比喻不忘本。
之死靡二 同“之死靡它”。
火烛银花 犹火树银花。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。
己溺己饥 亦作“己饥己溺”。语出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禹思天下有溺者,由己溺之也;稷思天下有饥者,由己饥之也,是以如是其急也。”后因以“己溺己饥”或“己饥己溺”谓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,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
饱食暖衣 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
罄竹难书 罄:尽;竹: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;书:写。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。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。多形容罪恶累累。
国无宁日 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
通俗易懂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。
满园春色 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。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。
古往今来 从古代到现在。泛指很长一段时间。
切树倒根 比喻彻底。
迫不得已 迫:逼迫;已:停止;结束。逼得毫无办法;不得不如此。
前仆后继 仆:倒下;继:跟上。前面的人倒下了;后面的紧跟上去。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。
当头棒喝 当头:迎头;喝:大声喊叫。原是佛教用语。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;或大喝一声;以考验对方的领悟程度。现在泛指使人震动和醒悟的猛烈手段。
走过场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,却不实干。
东道主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。
妖魔鬼怪 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。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。
发人深思 深:无限,没有穷尽。启发人深入地思考。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,耐人寻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