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采群议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博:广;议:建议。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。
出处《魏书·刘芳传》:“考括坟籍,博采群议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bó cǎi qún yì
注音ㄅㄛˊ ㄘㄞˇ ㄑㄨㄣˊ 一ˋ
繁体博採羣議
感情博采群议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广泛听取意见。
近义词博采众议
反义词独断专行
英语collect widely all advices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穷光蛋(意思解释)
- 束手无策(意思解释)
- 师心自是(意思解释)
- 刑期无刑(意思解释)
- 雪兆丰年(意思解释)
- 香销玉沉(意思解释)
- 笃近举远(意思解释)
- 拂袖而去(意思解释)
- 明争暗斗(意思解释)
- 春风风人(意思解释)
- 反老还童(意思解释)
- 闭关自守(意思解释)
- 顾影弄姿(意思解释)
- 度己失期(意思解释)
- 水中捞月(意思解释)
- 匡谬正俗(意思解释)
- 休戚是同(意思解释)
- 龙争虎斗(意思解释)
- 香火姻缘(意思解释)
- 断织劝学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致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依样画葫芦(意思解释)
- 斗南一人(意思解释)
- 打退堂鼓(意思解释)
- 意料之外(意思解释)
- 图穷匕见(意思解释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释)
※ 博采群议的意思解释、博采群议是什么意思由唯一字典网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早出晚归 | 早晨出动,晚上归来。 |
不屑一顾 | 不屑:认为不值得;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;一顾:看一下。不值得一看。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。 |
上下其手 | 比喻暗中勾结;随意玩弄手法;串通作弊。 |
哀而不伤 | 哀:悲哀;伤:伤害;妨害;悲痛过分。①感情适度;悲哀而不过度伤心。后用来形容诗歌;音乐等含优雅哀调;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;具有中和美。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。 |
大包大揽 | 把事情、任务等尽量兜揽过来。 |
以弱制强 | 以:用,靠。弱:弱小。制:制服。靠着弱小的力量去制服强大的力量。亦作“以弱毙强”。 |
巧上加巧 | 指一时凑巧或指人更加灵巧。 |
悬石程书 | 形容勤于政事。 |
漫不经心 | 漫:随便;不受约束;经心:在意;留心。说话办事不用心考虑;随随便便;不在乎。 |
量能授官 |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而授予适当官职。 |
树欲静而风不止 | 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|
流里流气 | 举止轻浮,品行不端。 |
风虎云龙 | 虎啸生风,龙起生云。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。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,贤臣遇明君。 |
香火姻缘 | 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清风劲节 | 喻人品纯洁,节操坚贞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南征北战,东荡西杀 | 征:征战;荡:扫荡。形容转战南北,奋勇杀敌。 |
背乡离井 | 指远离家乡,流落他方。 |
祝哽祝噎 | 祝:祷祝;哽、噎:食物堵住食道。古代帝王敬老、养老的表示: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,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。 |
呼风唤雨 | 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;可以呼唤风雨。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。 |
洗耳恭听 | 洗耳:擦洗耳朵;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;恭:恭敬地。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。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。指专心地听。 |
前赴后继 | 赴:奔赴。前面的冲上去了;后面的紧跟上来。形容不断投入战斗;奋勇冲杀向前。 |
临危授命 |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。 |
家常便饭 | 家中日常饭食。也比喻常见的、平常的事。 |
首尾两端 | 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 |
过五关斩六将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这是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关羽的故事。 |
无恶不作 | 恶:坏事。没有哪样坏事不干的。指干尽了坏事。 |
神经过敏 | ①症状名。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,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。②泛指多疑,好大惊小怪。 |